2023-04-21 12:33:27 | 一起网
2023新高考可以填多少志愿
在准备对口高考时,很多考生对对口高考可以填几个志愿的问题很关心,那么新高考可以填多少志愿呢?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2023新高考可以填多少志愿,欢迎大家来阅读。
2023新高考地区能填多少个志愿
以普通类本科批为例:新高考地区(14个省市):
1)福建、江苏:新高考最多可填40个志愿;
2)广东、湖北、湖南:最多可填45个志愿;
以上5个省份新高考都是以“院校专业组”为单位,1个院校专业组就是1个志愿,每个志愿设置6个专业志愿和一个“是否服专业调剂”选项。
3)河北、重庆:新高考最多可填96个志愿;
4)辽宁:最多可填112个志愿;
以上3个省市新高考都是以“专业(类)+院校”为单位,1个专业(类)+院校就是1个志愿,没有专业服从调剂选项。
5)上海、海南:以“院校专业组”为单位,1个院校专业组就是1个志愿,最多可填24个志愿;
6)北京:以“院校专业组”为单位,1个院校专业组就是1个志愿,最多可填30个志愿;
7)浙江:以一所学校的一个专业(类)作为一个志愿单位,最多可填80个志愿;
8)山东:以“专业(类)+院校”为单位,1个“专业(专业类)+学校”为1个志愿,最多可填96个志愿;
9)天津:以“院校专业组”为单位,1个院校专业组就是1个志愿,A段最多可填50个志愿,B段最多可填25个志愿。
高考志愿填报的方法
1、线差法
线差法就是比较考生线差与院校线差来填报志愿的方法。其中,考生线差是高考成绩与省控线的差值,院校线差就是录取平均分与省控线之间的差值。高考考生的线差超过院校的线差均值,则录取的几率就比较大。
2、位次法
位次法是指按照考生的高考成绩分科类排名或位次来选择填报志愿院校,如果考生的排名等于或大于所选院校或专业前几年录取考生的排名,拟报院校才有录取机会。高考平行志愿模式下,高校招生录取是从高到低按照排名来进行的。
3、线差为主,位次为辅
线差法适合各个层次的高考考生,不管是重点批次,还是普通批次。排名法在层次靠前的考生中更适用,并不适合所有层次的高考考生,越往后面这种方法的失效程度越高。所以应该以使用录取平均分线差均值筛选学校为主,以位次法为辅。
2023高考志愿填报指南
了解目标院校和目标专业
要尽可能多查阅院校介绍与专业介绍的资料,结合孩子的实际情况,选择目标院校、目标专业。开始目标要多一些,随着了解的广泛和深入,进行分析比较,逐渐缩小目标范围,以利于填报志愿时迅速准确的定位。
了解高考志愿填报的知识和技巧
高考志愿填报是门学问,有许多的技巧。诸如平行志愿的录取规则,规避风险的策略和技巧,目标院校、目标专业近几年录取分数情况及走势。再如,目标专业的就业形势如何、发展前景怎样,哪所大学的这个专业最好,录取分数多少等等,所有这些都要了如指掌,做到成竹在胸。
了解专业就业去向
高考志愿填报的专业,是将来职业发展的第一步选择。大学学习几年,一般毕业后能找到与专业对口的工作,学以致用,是很多人希望的。志愿填报前应该详细了解所报专业以后可从事的工作,就业都在什么类型的单位等,选择孩子喜欢的专业,清楚将来的就业方向,可以扬长避短,发挥自己的优势。
综合考虑家庭经济条件
看自己的家庭经济承受能力,这也是填报志愿必须考虑的因素,要了解学校和专业的收费标准。有的专业学习年限时间长,有的专业需要资料、材料等,花费比较多;独立学院按办学成本收费,收费比较高,还有中外合办的学校,收费也高,家境较困难家庭需全面考虑后填报。
家有考生的家长,近来谈论最多的话题是填报志愿。家长们都希望孩子能被相应的学校录取,既不要高分低录,对不起孩子十几年的寒窗苦读;也不要因几分之差而与心仪的学校擦肩而过。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2022高考志愿填报图解指南(大全),以供大家参考!
2022高考填报指南
1、平行志愿梯度要拉开
现在的高考报志愿大都是采取的平行志愿,在填报志愿的时候,同一批次院校不同志愿之间拉开梯度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平行志愿是依次投档的,如果你的志愿都是没有区分度的学校,那么很可能会面临,全部投档完后未被录取,然后退档的情况。志愿填报只有一次机会,大家要考虑到志愿之间拉开梯度,保证自己能被录取。
2、服从调剂,增加录取机会
如果在志愿填报时候,没有勾选服从专业调剂,一旦报考专业录取满了,就失去了校内调剂的机会。但是还有另外一个问题,就是服从专业调剂,也会有可能被调剂到自己不喜欢的专业。对于是否调剂,大家要统筹考虑,是希望能够去大学,还是去追求喜欢的专业,一定要做好取舍。
3、不盲目追求热门专业
每年高考填报志愿的时候,大家最为关心的就是什么专业好。有不少家长和考生,一味追求热门专业,也不考虑个人兴趣爱好,结果去读大学才发现自己根本不喜欢。另外,热门专业,由于报考的人数比较多,往往会出现扎堆现象,如果你的成绩不是很高,那么就不要盲目追求热门。
2022高考填报注意事项
首先,需要有考生对自身的认识,对自身的兴趣爱好和特长有清楚的了解,还有自己的高考成绩和位次等。
其次,是要对高考政策的了解,如教育部、招生高校当年发布的政策。
再次,是对大学和专业信息的了解,如大学的办学层次、学科特色、开设课程、师资力量、人才培养等。
最后,同学们在填报志愿时,要综合考虑以上因素,并且根据志愿的填报技巧对志愿进行合理的规划。
2022高考志愿填报流程图
如果你先优选大学,大学可以按三个标准来选择,按地域选、 按类型选、 按分数选。接下来确定目标院校1,2,3...接下来分析目标院校近些年录取位次,如果录取位次高于自己位次,要重新选择其他院校;如果录取位次均低于自己位次,接下来查看目标院校招生计划,再看是否有自己满意的专业 ,如果没有自己满意的专业,重新选择其他院校。
如果有自己满意的专业,再查看目标院校《招生简章》,了解录取规则,如果有受限情况,重新选择其他院校。如果没有受限情况,查看目标专业近几年的录取分数,如果这些专业分数均高于自己分数,需要重新选择其他院校。如果如果这些专业分数均低于于自己分数,接下来选择专业即可。下面表格给大家梳理了出来,应该更清晰。
更多相关文章关注一起网:www.152677.com新高考填志愿可以填多少个学校2024年新高考志愿数量各异,具体数分别为112、96、80个等,实施综合改革地区的志愿数显著增加。志愿数量以各省市考试院为准。新高考志愿填报涉及不同省份的志愿数量,详情请参照各省市实际情况。以下为部分新高考省份志愿设置内容。贵州2024高考普通类本科批:除本科提前批外,其他本科招生专业设置96个专业(类)平行志愿。贵州2024高考普通类
湖北高考填志愿可以填多少个学校湖北高考填志愿可以填报学校数量:根据湖北省新高考政策实施,在本科普通批平行志愿中,考生可填报不超过45个院校专业组志愿,每个院校专业组志愿内可选报不超过6个专业及是否服从专业调剂。本科提前批、高职高专提前批、高职高专普通批平行志愿各设20个院校专业组志愿。志愿填报时间:本科提前批06月29日08:00-30日17:00高
河南专科志愿可以填几个学校河南专科批可填报12个院校志愿。河南专科院校推荐:濮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位于享有“华夏龙都”“中华帝都”盛誉的河南省濮阳市,2017年经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设立的一所全日制公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校占地685亩,校舍建筑面积17.8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价值6500余万元,馆藏图书81万余册。学校教职工553人(不
被专科录取了但是不想去可以去上别的学校么?被专科录取了但是不想去,只有在复读的情况下才可以去别的学校。考生收到录取通知书后,应及时通过省招办或高校指定的信息发布渠道进行核实和确认。考生凭录取通知书并按高校规定的时间及有关要求,办理报到等手续;不能按时报到的,应向高校提出书面申请,经同意后方可延期报到。关于录取的其他规定。高校根据经省招办核准备案的录取考生名册填写录取
贵州财经大学教务处登录入口一、贵州财经大学教务处登录入口贵州财经大学教务处登录入口为,学生可以复制该网址到浏览器地址进入登录页面。二、贵州财经大学简介贵州财经大学前身是创建于1958年的贵州财经学院,2012年经教育部和贵州省人民政府同意更名为贵州财经大学。经过五十余年的发展,学校已成为一所具有万人规模,以经济学、管理学学科为主体,兼有法学、文学、理学、工学、教育学等学科的多科性
河南省专科志愿填报可以填几个河南省专科志愿填报可以填1-6个。河南省高职专科可填报1-6个高校志愿,第一志愿可填报1个高校志愿,第二志愿为平行志愿,每个高校志愿可填报1-5个专业和是否同意调剂专业。本科提前批、国家专项计划本科批、地方专项计划本科批和专科提前批第一志愿可填报1个高校志愿,第二志愿为平行志愿(艺术类除外),可填报1-4个高校志愿,每个高校志愿可填报1-5个专业
高考志愿填报如何填报高考志愿填报前需要了解招生形势、相关科目成绩要求和毕业后的就业情况,志愿填报主要分两步,第一,确定填报学校,第二,确定填报专业。高考志愿怎么填报学校优先原则:原则上能上985,不上211;能上双一流,不上“双非”院校!以此类推,随着大学招生越来越多,学生分层严重的同时,大学在出口把关不严,看出身的只能越来越多,而不会减少。地域原则:北京上海优先,其次需要考虑
广东专科征集志愿的专科院校广东专科征集志愿的专科院校如下可供参考:一、名单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等多所“双高计划”建设高校均有征集志愿计划。二、征集志愿和录取时间及分数线1、征集志愿网上填报时间为8月6日
2025-01-09 08:35:32
2024-12-21 16:09:14
2024-12-29 13:33:30
2024-10-19 18:33:56
2024-11-17 00:01:42
2024-12-06 07:21:29